大众网记者 王熠 青岛报道
智能装备产业是青岛“10+1”产业链中的新兴产业。近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组织了对智能装备产业链的集中采访。受访的“链主”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在谈及如何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时,普遍认为,“链主”企业发挥带动作用的关键,就是要打造创新高地,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链实现“强链”。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勇表示,当前,中车四方所不仅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引领者,更在努力成为高端装备产业智能生态的构建者。作为青岛市智能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中车四方所正与青岛地铁、中车兄弟企业以及合作伙伴联手,全面实现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牵引、制动、网络、车钩等核心关键系统的本地化全产业链配套。
“除打造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的智能产业集聚高地外,中车四方所还正打造创新人才示范高地。企业员工中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55%,工程技术人员占比62%,拥有3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通过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带动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水平。”冯勇介绍,“未来,中车四方所将基于轨道交通、新能源、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核心产业,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方向,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带动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更好地强链、补链、延链,助力青岛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书猛着重介绍了北海造船通过打造技术创新高地来引领产业链的发展:“北海造船将旗下的民船中心总部迁到了青岛。民船中心是专业的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与技术创新平台,其船海装备研发设计综合能力水平处于国家重点科研单位第一梯队,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国北方一流的高端绿色智能船舶设计研发中心,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当前,已成功研发推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31.9万吨节能环保型原油运输船;今年(2025年)发布了“北极星”散货船、“天狼星”矿砂船、“启明星”油船系列三大船型品牌,推出七款新一代绿色、低碳主建船型,并经八大船级社认证。
孙书猛介绍,北海造船将继续充分发挥国资央企“顶梁柱”作用,协同带动船用钢板、油漆、主机、锅炉、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牵头建设形成以“民船中心绿色设计、中船发动机绿色主机、青岛双瑞绿色能源供应系统以及北海造船绿色总装建造”为核心的“绿色链”。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商务运营事业群总经理孙智宏介绍:“近年来,海克斯康积极发挥链主的带动作用,展开‘以大带小’的‘链式发展’。一直以来,海克斯康以全球技术本土化战略为驱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不断推进产品技术本土化工作,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目前,海克斯康集团旗下已有超过100款主流测量装备在中国实现本地化。以三坐标测量机为例,从最初的90%进口,到目前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已提升到8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扶持培育了近百家本土供应商,构建起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海克斯康在推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国内制造需求,同时也为产业链带来了4000多万元的出口订单。近年来,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海克斯康携手上下游企业不断挑战更多技术目标,也带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启远网配资-启远网配资官网-专业配资炒股网-线上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