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农村报报道了东莞市企石镇新南村82亩高标准农田缺乏配套灌溉设施、长期“非粮化”等情况(详见《“世界工厂”如何守好“粮袋子”?| 东莞高标准农田建设AB面》),引起社会关注。7月6日,记者获悉,该镇已对地块内乱搭乱建的违法建筑进行全面拆除;镇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量增加种粮面积。
当地回应称,该地块现包含42亩永久基本农田和40亩带“k”果园地(即为可调整果园,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2018年,企石镇将该区域82亩农田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了农耕道路,暂未建设灌溉设施,由于该地块距离水源较远,无法连片种植水稻。
企石镇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此次发现的问题,当地高度重视,将全力推进整改工作。7月5日,当地已将未经审批的农具房全部拆除。针对“非粮化”问题,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坚决遏制住该地块“非粮化”增量,同时对存量问题摸清情况,从实际出发,分类稳妥处置,稳定粮食生产。针对低洼地块,将进行针对性耕种,上半年多雨季节种植水稻,下半年则改种耐旱作物如番薯,确保全年土地利用最大化。
7月5日,企石镇对新南村高标准农田上未经审批的农具房进行全面拆除。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企石镇将形成由农林水务部门牵头,自然资源部门、村委会等协同配合的联动监管机制,组织基层力量定期对高标准农田进行巡查。此外,加大粮食安全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村民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鼓励村委会成片地块统筹规模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邓宝盈
启远网配资-启远网配资官网-专业配资炒股网-线上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